云南福和:“微商城+电商+扶贫” 助贫困户增收
2017-12-15阅读量:
据销客多小编观察最新发现:云南大理洱源县福和村积极探索“产业+电商+扶贫”,通过网络将电商和建档立卡户、农副产品联系起来,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将优质高原农特产品打包上线,扩大农产品销售量,增加农民收入。
云南大理洱源县最北端马鞍山峡谷中,有一个叫福和的村子。全村平均海拔2700多米,最高处海拔达到3100米。长期以来,由于常年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缺少产业支撑,福和村8个自然村279户,贫困户数量占全村人口的44%。福和一直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大理洱源县把福和列为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作为洱源县重点帮扶的“脱贫摘帽”村;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也把福和定为了精准扶贫点。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7第三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上,福和村的农产品首次“触网”参会,吸引了参会者关注。带队来的是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驻福和村扶贫工作队员高文娟。高文娟认为,扶贫要从扶智上下功夫。大部分不会说汉话。像杨书记、寸芬这样出去打过工、见过一定市面的人才会讲汉话。自己在福和已经呆了近两年,当前的任务就是帮助村民搭建一个“互联网+农户”的网络精准扶贫模式,慢慢地带动他们意识的改变,在告诉他有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为他们搭建一个网上销售平台。把他们带出来,把他们的东西传出来,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最近几年,随着扶贫工作队的进驻,福和村修建了公路、水窖、水渠等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还新修和硬化了16公里的通村干线公路。贫困户种下了山嵛菜、附子、大白芸豆,养殖了黄牛、山羊、生猪等牲畜、家禽。但村里大部分人都不会讲汉话,产品更多是自产自销,增收致富的当务之急是把这些农副产品推销出去,卖个好价格。
2016年福和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杨吉昆一直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怎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杨吉昆来说也是难题。在互联网大会上,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农副产品,更主要的是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他说村里前不久也注册了一个网店。上架农副产品主要是火腿、白芸豆、马铃薯、还有原生蜂蜜,都是当地的特产。以前信息封闭,没有推销出去。通过这次,我们希望把这些推销出去,逐步逐步做大。
福和村这次一起来参加云南省互联网大会的还有建档立卡户杨寸芬。她是村里为数不多出去打工、见过世面又回到家乡的年轻人。她对“互联网+农户”的网上电商同样充满了期待,希望借互联网能推开市场的大门。她说自己应该说是村里第一个尝试网上促销的。以前在淘宝上买过东西,但是卖东西就没有试过。想是想,就是担心没有技术。自己的产品有火腿、白芸豆,还有荞面。她说火腿也是自家放养的猪,从来都不喂饲料,制作火腿的时候也不加添加剂;种植也不用农药、化肥。只不过那边去过的人少,知名度不高。所以希望借助网络,把销售量提高一点。这当中担心肯定是有的。担心卖不出去呀。
罗罗表示,村里没有来的村民对网店都很感兴趣,充满了期待。都希望通过这个方寸大的互联网平台把老百姓的产品推销出去。他说村里的火腿不亚于诺邓火腿,但是没有知名度。以前都是在当地销售。如果推销出去就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后来通过公众号形式+社群营销+微商城实现用户与店铺互通,形成社群生态闭环,帮助品牌在移动端,在年轻人里更有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品牌打通新的销售渠道。用较低的运营成本提升用户粘性,引导客户复购。新的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延伸性及便利性,使商务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范围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企业也可以在兼容互联网时代现有业务模式和现有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迅速构建B2B电子商务的平台,扩展现有业务和销售能力,实现零风险库存,大大降低微分销成本,提高周转效率,确保获得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
目前当地农副产品经销企业也响应政府号召,从当地众多的高原农副产品中,筛选了十六个最具特色的产品包装、上网,在网上营销。公司总经理沈振宇说现在企业电商的销售比逐年都在增加,差不多增长了50%左右、一半。说起对以后的发展规划,沈振宇表示,质量得过关是电商的基础。首先第一个就要保证产品质量。现在牛街有141户建档立卡户,要让他们把他们的产品做好了。企业可以把村民带出来,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本文由销客多发布,文章作者:逍客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电商扶贫行动“保温杯”里的枸杞